后记

时隔两年,我需要承认,这是一个失败的项目。当一件事情失败,很容易想要找补。写下这段话时,我已经本科毕业,即将深造。这里或许不会更新下去。

初心未变,希望大家开始接触 CS 时,并不因外界繁杂干扰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偏见。这很难做到,类似的内容并不会第一眼在你面前出现,改变已经被刻画在脑中的第一印象很难,或许你会尝试,告诉自己机会很多,也很可能你选择另一个可以预见的成功道路,并将此地成为另类,后悔自己被这些内容耽误。不同人面对的现实状况不同,但我们应该保护自己,不被过度渲染的事务干扰,能够清晰的辨别与评估好坏,这些都是我们的难点。如果你愿意将让这些想法能在脑海中播种,无论有无收成,我已经很高兴了。

在这个领域,一件无法回避的、蓬勃发展的学科———人工智能深深影响着大家的生活。想法与现实总是不能一拍即合,借助相关工具,许多不敢,无法提及,没办法解释清楚的想法,在这时有了个似乎全能的知心伙伴,帮助你做出判断,在统计学的角度,大部分人都能受益。我们作为普通人,或者说是有一定技术背景的人,并不站在这门学科发展内核,常数级的效率提升确实可观,可惜许多人会过度依赖与展望。我深刻认可不同朋友提出的观点,但现在,我会成为一名“坏人”,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被我们过度泛化,需要真正体验的被剥离,比如“我问 -> 它说 -> (我读+我认可) = 我会”的奇特思维链,过度依赖这种链条,与熟习“21天速成”等教材、资料没什么不同。历史规律告诉我们,不使用这些工具的人会被淘汰,如何使用这类工具也是大伙一生的课题。

消失的这段时间里,我并没有做计划,让这个项目按我原来想要的样子发展。在这段时间里,我有很多有趣的想法,想要传达的事情,可惜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,请你允许我在这里耍一下赖。不过,我做了很多的行动,尝试让碎片化的想法落地,在 0xFFFF 论坛和其他地方,或许可以看到文字/图文/视频相关的内容,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,也欢迎你在那发起或者延续之前的话题与大家共同讨论

在总结环节,我还是老生常谈,尝试更多通识相关的学习不会是坏事。这说法很虚,我并没有成为“优秀”的人,我不会对你说,相信你可以做到“xxx”,没人能够给你的未来打包票,也没人能对你的未来指手画脚。尝试驻足思考,适当依靠直觉行动。社会精英所提纯的建议并不完全适用与你,只有体验,唯有体验,才能知道结果。

感谢所经历的人与事,曾经有人问我,这一路走下来有什么遗憾,我笑笑说,遗憾太多,说不起来。

评论